1925:革命浪潮滾滾來——中國共產黨引領大革命高潮的到來
2021-04-12
一個小小的斗爭火種,有時會引發一場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焰。這一情形高度契合了1925年的中國革命形勢。5月舉行的上海工人反對外國資本家大罷工,就如同火種被點燃,迅速形成燎原之勢,迎來了以五卅運動為標志的大革命高潮的到來。
為了加強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,以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,中國共產黨于1925年1月在上海舉行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。出席大會的代表20人,代表全國的黨員994人。
中共四大后,各地黨的建設出現了一個新局面,以工農為主體的革命群眾運動進一步發展。據不完全統計,到1925年5月,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影響下,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,各地工會已有160多個,擁有有組織的工人約54萬人。廣東建立農民協會,會員達20多萬人;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推動和影響下,各地學生聯合會也有數百萬人。這些有組織的群眾已經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反帝反封建的覺悟,為即將來臨的大革命高潮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。
1925年5月30日,上海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,激起了全上海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。多年來深埋在中國人心里的對帝國主義的怒火一下子噴發出來,形成工人罷工、學生罷課、商人罷市的局面。
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,五卅運動的狂飆迅速席卷全國,各階層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。北京、廣州、南京、重慶、天津、青島、漢口等幾十個大中城市和唐山、焦作、水口山等礦區,都舉行成千上萬人的集會、游行和罷工、罷課、罷市,各地約有1700萬人直接參加運動。
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卅運動,是中華民族直接反抗帝國主義的偉大運動。中國共產黨在此過程中得到很大發展。黨員從1925年初的不足1000人,到年底已發展到1萬人,增加了10倍。不少原來沒有黨組織的地方,如云南、廣西、安徽、福建等,也都建立了黨組織。
就在全國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同時,國民黨內的右派加緊了反共活動。特別是五卅運動后,以兩面姿態出現的野心家蔣介石的反共活動便逐步加緊,新右派勢力逐步抬頭,革命高潮中也潛伏著巨大危險。
沒有革命的理論,即沒有革命的行動。五卅運動前后,黨的領導人在及時總結革命實踐經驗的基礎上,對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,在革命性質和前途問題、資產階級和農民問題、爭取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、武裝斗爭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理解得以進一步提升。這來自于1925年生動豐富的革命實踐,反過來又對推動革命事業繼續發展起了重要指導作用。
當然,這種提升仍然是初步的和探索中的。正如毛澤東在1925年秋所作的《沁園春·長沙》中所描繪的那樣,既有“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”的豪邁,也發出了“問蒼茫大地,誰主沉浮”的感慨,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心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