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則短信 一份情懷
2021-05-18
5月13日,公司基層黨組織書記例會上,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李懷林與參會人員分享了一則短信:“李書記你好,我曾是長鋼職工,2015年從長鋼離開,現在別的鋼廠工作。前幾天獲知長鋼有個改造,看到可行設計,有點小小的看法,不知道李書記會不會在百忙之中,給我這個老職工一點時間。我在長鋼奮斗25年,青春奉獻給長鋼,但也非常感謝長鋼,在長鋼這塊土地上汲取了知識和寶貴經驗,才有今天再為社會做貢獻。長鋼的微信公眾號我幾乎每天都在看,長鋼的輝煌我為之驕傲……”
這名職工通過郵箱,給李書記寫了3頁紙、8條意見,將相關的意見、建議說得非常清楚。
李書記說:長鋼職工離開長鋼后,若都像這個職工一樣,長鋼能不好嗎?長鋼的形象能差嗎?長鋼有多少人在外面給人干活。咱們現在在崗位上,要給在崗職工創造風清氣正、人和氣順的氛圍,讓職工離開長鋼后多一份懷念。
讓職工離開長鋼后對長鋼多一份懷念,這個愿望,難嗎?
如果我們對長鋼了解得多一些,難度真的不小。幾十年間,有很多很多人來到長鋼,又有很多很多人離開長鋼。部分人離開長鋼,不是懷著感謝,而是懷著各種各樣的情緒。這各種各樣的情緒,有能自己化解的,也有自己化解不了的。當這樣的情緒找到一個機會,有時,會以非理性的方式表現出來。而對這些非理性方式表現出來的人和事,很難用對錯或道德標準評判。
糾纏過往沒有任何意義,放眼未來才有更大價值。從現在起,讓離開長鋼的人,對長鋼多一份懷念,需要我們每一個人,一點點厚植帶有溫暖、情懷、理解、包容的人際關系和管理土壤,需要我們認真傾聽來自每一名職工的心聲,需要我們認真處理好和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每一件事情。如果我們能對職工有更多的關愛,如果我們和職工能形成良性的互動,很多離開長鋼的職工:
就會像給李書記發短信的職工一樣,即便離開,依然心系。
就會像2016年給焦化建設工地自發、主動收集、購買勞保用品、慰問品的離退休職工一樣,即便離開,依然牽掛。
就會像今年3月60余名重返長鋼相聚的原熱帶車間退休職工一樣,即便是50年的跨度,依然想到曾經工作過的廠房所在地,看看50年前飛揚的青春,看看50年前曾經的夢想。
有人說,人生攢滿了回憶就是幸福。從更嚴謹的意義上講,如果積攢的都是怨恨,這份回憶應該是苦澀的。站在現在這個時點,對長鋼幾十年已經翻過的歷史,我們中的任何人,都不可能讓時光倒流。但從今往后的時光,由我們現在在崗的每個人一點點著色。希望從現在始,希望由現在的我們書寫的歷史,能充盈更多的溫暖、情懷、包容、理解和愛。
有愛的長鋼,有愛的我們!